中新网广州12月10日电 (记者 蔡敏婕)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9日在广州发布《数聚湾区智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该报告指出,大湾区数字经济具备了集群式创新的核心要素和条件。
普华永道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蔡敏婕 摄
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正在广州举行。普华永道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发布报告。

数字经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深厚,其中,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4万亿元人民币,连续六年位于全国首位。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大湾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按下了“加速键”,新一轮科技浪潮和新型工业化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席卷大湾区,创新技术与创新集群不断涌现与扩散。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对标世界三大国际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明显,空间范围更大、产业领域更宽,集中了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

报告数据显示,在广东58039家优质企业中,深圳的优质企业最多,有27598家,占总数的47.5%;其次是广州,优质企业15740家,仅为深圳的57%,但在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赛道的企业数量最多,而东莞、佛山、中山等城市则在高端装备智造、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赛道涌现一批优质企业。
香港数字经济规模超千亿港元,优势产业是金融科技和生物科技。澳门数字经济处于发展初期,数字文旅是其最重要的业态。
报告指出,数字技术正重构大湾区的产业生态,产业赛道越来越细分,并且长期存在多元角色互动:即政府、链主企业、上下游生态企业、产业载体、产业资本以及服务机构,已形成一个产业发展的全生态结构。
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对标世界三大国际性湾区的创新探索,同样具备特色发展路径。在科技创新方面,广深港科技走廊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集群第二位,广东有国家“双一流”高校9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位居全国第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超过50个;香港有五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Top50。粤港澳大湾区积聚了世界500强企业25家,超过了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但企业利润与其他湾区仍有差距。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兼具了旧金山的科创要素,但需进一步提升培育企业规模和产值提升,同时香港和深圳也具备了纽约湾区的金融要素,再叠加看齐东京湾区的珠三角先进制造集群,大湾区数字经济具备了集群式创新的核心要素和条件。
数字经济时代是数据的时代。报告指出,当前数字湾区的障碍在于跨境数据要素流通,这是最近出台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中最强调需要突破的。
张立钧强调,数据畅通流动是数字湾区建设的基础,建议大湾区要借助河套合作区积极开发利用和管理数据资源,完善粤港澳三地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尤其是借助河套合作区探索“数据特区”试点,实现深港跨境数据合法流通。(完)
中新网惠州12月10日电 (记者 孙秋霞)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主题的现代新国企研讨会7日在广东惠州举办。研讨会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国资报告》杂志社、中国新闻网主办,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提供学术支持。

此前,主办单位分别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激发国企新动能”“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主题,在北京、长春、海口先后举办过三次现代新国企研讨会。
图为现代新国企研讨会现场。中新网记者孙秋霞 摄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以更大力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统筹开展世界一流创建示范行动、价值创造行动、管理提升行动和品牌引领行动等四个专项行动。2018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两批遴选出29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200家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
2020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在国有重点企业部署开展管理提升行动,聚焦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行精益管理举措,选树推广200个标杆企业、100个标杆项目和10个标杆模式。

“管理提升行动开展后,企业效率效益效能显著提升,2022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5%、成本费用利润率7.8%,较对标提升行动之初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到76.3万元,增幅45%,是全社会平均水平的近5倍。”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对标提升长效机制,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以供应链管理、集团管控、管理创新等为重点,开展管理提升系列主题活动;深化管理标杆创建,在不同层级、不同管理领域培育形成一批管理示范标杆。
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引领性目标
尽管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但对标世界优秀企业,我国企业的短板和差距仍然存在。
在未来的工作中,国资国企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行深入融合。目前,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经开启。
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表示,结合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新时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可从六个方面入手:国资国企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质量效益、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带动联动能力、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先进制造业遏制打压不断升级,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效推进产业链的强链补链稳链。”
讲好国企故事,提升品牌影响

“品牌卓越”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十六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不久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会议暨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推进会。会议强调,切实推动品牌建设与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现代产业链链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塑造与企业规模体量、地位作用、发展愿景相匹配的一流品牌,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品牌竞争。
“针对中国的‘认知战’已经打响,国资央企在国际面临天生带流量、自动有关注的局面,做好公众认知与声誉管理是无法拒绝且必须获胜的邀请赛。”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表示,中国企业要把包括舆论在内的诸多风险早梳理、早管理,在国际传播中提升能力、补齐短板,要赢在提前出发,赢在未雨绸缪。
会议分析了国企品牌形象建设存在的短板与面临的机遇。对于下一步如何推动开展品牌引领行动,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一体化提升企业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锚定世界一流企业品牌,讲好现代新国企故事。(完)